top of page

Message

 

​書/ 裝置

<The Notion of Everyday>

紙漿,鐵網,複合媒材

paper, iron net, mixed media

 

<Interpretation>

模造紙,雷射影印

paper, laser printing

 

尺寸:視場地而定

年份:2019

 

 

 

 

創作理念:

 

「如果紙張(書)終究只是載具」

 

從2019年十月開始,每日以廢紙製成的紙漿製作手抄紙,每日三張,依照製成時間向上堆疊。將手抄紙掃瞄/攝影記錄,重新編輯,印製成另一本小書。

 

堆疊的手抄紙是時間與勞動的具體呈現與記錄,順應每日的情緒與生活狀態,在手抄紙上壓印,染色,拼貼或塗鴉,留下痕跡。

 

並置手抄紙原作與影本,讓觀眾思緒介於原作(造紙) / 複製(影本)、真實(原寸) / 臆測(局部),遊走在時間、勞動、身體感、記憶(抄紙時的關鍵體驗)與遺留下來的訊息之間。

 

 

*觀眾無法直接觸碰或翻閱堆疊的手抄紙,而是透過另外印製的小書,觀看手抄紙的內容。

*@paper_aday 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aper_aday/

 

photo by PAPER MATTER

 

 

關於作品_#1
 

作品包含兩個部分。
 

一個是堆疊的手抄紙原件。每日以廢紙製成的紙漿製作手抄紙,每日三張,依照製成時間向上堆疊。順應每日的情緒與生活狀態,在手抄紙上壓印,染色,拼貼或塗鴉,留下痕跡。

另一個部分則是將手抄紙掃瞄/攝影記錄,利用這些影像重新編輯印製成的小書。

觀眾無法直接觸碰或翻閱堆疊的手抄紙,而是透過另外印製的小書,觀看手抄紙的內容。

堆疊的手抄紙是時間與勞動的具體呈現與記錄。並置手抄紙原作與影本,讓觀眾思緒介於原作(造紙) / 複製(影本)、真實(原寸) / 臆測(局部),遊走在時間、勞動、身體感、記憶(抄紙時的關鍵體驗)與遺留下來的訊息之間。

/

前段時間著迷於自己做手抄紙。純手工(連紙漿都自己搓不用果汁機)的過程重複再重複,怎麼卻也有點療癒。抄紙的過程有時放空,有時又被各種思緒充滿,而這些平靜或混亂都被一張張紙記錄下來。

但作品並不完全關於記錄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關於作品_#2

一直對於「無法被完整閱讀的書」這個想法很感興趣。並不是刻意要從物件或雕塑的角度看待書的創作,而是純粹被「無法被完整觀看內容」或是「不能被翻閱」這樣的想法所吸引。


延續這樣的想法,作品中依照製作時間堆疊的手抄紙原作設定為不能觸碰或翻閱。而重新編排印製的小書(手抄紙的複製)則保留了「翻閱」的機制讓觀者進入作品。翻閱同時對應著書頁內容與原件(手抄紙),引領觀者將原件與副本串聯起來,看似相似卻又無法一一印證。

如果「書」是一種概念,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式去觀看、閱讀,甚至「體驗」書?

/

書的創作總是比較被動。如何反轉這樣的觀感?

重新編排印製的小書看似手抄紙原作的紀錄,但更希望觀者主動介入去懷疑與思考內容的真實與完整性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關於作品_#3

在重新編排的小書裡,使用了攝影,掃瞄,與軟體後製等多種方式,改變手抄紙原先的影像質地(例如有點模糊失焦或透著光線的攝影、影像較銳利的掃描、與使用軟體複製重疊的手抄紙圖像)。

同樣的手抄紙經過刻意處理後,產生不同樣貌,並調整編排順序,以此試探觀者如何閱讀,接收,整理,並且理解甚至反思,手抄紙上所承載的內容。


/

我試著讓作品的兩個部分(手抄紙與小書)充滿對比,例如材質(手抄紙與影印)、尺寸與裝訂(沒有裝訂與糊頭),內容(手工與數位工具),與時序(線性和非線性的時間)。

「如果紙張(書)終究只是載具」是構思此作品時的一個念頭。想法一直在「書是一個概念的延伸體驗」,亦或是「資訊與時間的載體」之間來來回回。最後作品的呈現就像是這兩者的拉扯,又或者是一體兩面的並存。

翻翻 ⇀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s/aGlnaGxpZ2h0OjE3OTE3NzU4OTEzMzc…

bottom of page